• 业务科室:
  • 艾滋病
  • 结核病
  • 免疫规划
  • 职业卫生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 传染病
  • 地方病
  • 健康教育
  • 寄消科
  • 卫生检验
    当前位置:首页 > 卫生检验 > 食物中毒
    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
    时间: 2014-01-06     来源:高碑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点击次数:1125

    该菌在自然界分布十分广泛,大量存在于土壤、水源和植物中,其中以土壤为多见.发生中毒的事件中多是自制的发酵食品如:臭豆腐、豆瓣酱、熏制、腌制食品等。

    肉毒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菌,具有芽胞,主要存在于土壤、江河湖海的淤泥及人畜粪便中。食物重毒是由肉毒梭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人类中毒的有A、B、E、型,其中A、B型最为常见。该类毒素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毒性比氰化钾1万倍。

    一、肉毒梭菌流行病学特点:

    1、中毒四季均可发生,多发生在冬季节。

    2、中毒食品与饮食习惯有关,主要为家庭自制的发酵豆、豆制品(面酱、臭豆腐),其次为肉类和罐头食品。

    3、中毒原因主要是被污染了肉毒毒素的食品在食用前未进行彻底的加热处理。

    二、发病机理:

    随食物进入肠道的肉毒毒素在小肠内,被胰蛋白酶活化并释放出神经毒素,后者被小肠粘膜细胞吸收入血,作用于外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神经冲动的传递受阻,终致肌肉麻痹和瘫痪。重者可见脑神经核及脊髓前角退行性变,脑及脑膜充血、水肿及血栓形成。

    三、中毒表现:

    1、潜伏期数小时至数天不等,一般12h~48h,最短者6h,长者可达8~10天。

    2、中毒主要表现为运动神经麻痹症状,如头晕、无力、视物模糊、眼脸下垂、复视、咀嚼无力、走路不稳、张口困难、伸舌困难、咽喉阻塞感、引食发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头颈无力、垂头。

    3、病人症状的轻重程度可有所不同,病死率较高。

    四、预防措施:

    1、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物。

    2、自制发酵酱类时,原料应清洁新鲜,腌前必须充分冷却,盐量要达到14%以上,并提高发酵温度。经常日晒,充分搅拌,使氧气供应充足。

    3、不吃生酱。

    4、肉毒梭菌毒素不耐热,加80度经30分钟

    或100度经10~20分钟,可使各型毒素破坏,所以对可疑食品进行彻底加热是破坏毒素预防肉毒中毒的可靠措施。